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月11日在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 王正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齐心协力,负重拼搏,取得了抓发展、惠民生、保稳定的重大胜利,圆满完成了自治区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盘点去年的主要成果和变化:一是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全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达2060亿元,增长12%。实现财政总收入371.4亿元,增长29.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00亿元,达220亿元,增长43.2%;地方一般预算支出711.1亿元,增长27.9%,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固定资产投资1640亿元,增长30%。二是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特色农业占到农业总产值的83%,“五优一新”工业占到工业增加值的72%,服务业占到经济总量的38.8%。黄河金岸效益凸显,中心城市快速成长,山城建设全面展开。三是人民生活水平又有新提高。十项民生计划30件为民实事全部超额完成。35万生态大移民全面启动。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医疗、养老和城市低保户廉租房等制度全覆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90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5380元,增长15%。四是长远发展赢得新机遇。银川作为中阿经贸论坛永久举办地,承担起国家向西开放的重任。沿黄经济区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跻身18个重点开发区。宁东基地纳入国家主体功能区,成为宁蒙陕甘能源“金三角”重要支撑。六盘山地区被确定为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
尤其令人鼓舞的是,我们届初提出的“五个翻番”目标有四个提前实现:全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分别是2007年的2.2倍、2.7倍、3.1倍和2.2倍;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3510亿元、利润120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8.4倍和20倍。这些成就的取得,标志着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上迈出了更大更坚实的步伐,极大地增强了全区各族人民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的信心和决心!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是:
(一)围绕提升经济竞争力,狠抓了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壮大。打优势牌,走特色路,构建起具有宁夏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一优三高”引领农业增效。“三大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粮食总产358.9万吨,实现8连增,再创历史新高。种植优质水稻70万亩、灌区冬麦56万亩、脱毒种薯16万亩。设施和覆膜保墒旱作农业提前两年完成目标。畜牧水产快速增长,占农业总产值的38%。120个示范基地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机械化水平高出全国4个百分点。引进中粮、中石化、法国轩尼诗等知名企业参与产业化经营,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54.7%。宁夏大米等43个农产品跻身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加贝兰”等地产葡萄酒屡获国际大奖,“塞外香”等9个粮油品牌荣获国家金奖,特色农产品远销92个国家和地区。“三大千亿”计划助推工业升级。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嘴山工业园、灵武羊绒产业园升格为国家级园区。青铝30万吨电解铝、锦宁120万吨铝镁合金、宁夏石化500万吨炼油、水洞沟电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新增火电装机368万千瓦,新型煤化工产能达270万吨,外送电突破260亿度。并网风电、光伏电站装机分别达150万千瓦、50万千瓦,居全国前列。23个新能源、新材料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实现工业增加值830亿元,增长17%。攻克超低灰纯净煤等一批关键技术,甲醇制丙烯催化剂填补国内空白,镁冶炼技术装备、智能模压淬火机床全国领先,高精度铍青铜材料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高纯射频超导铌腔产品打破发达国家垄断。强化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循环经济试点成效显著。“四大体系”带动服务业兴起。“三大口岸”全部投运,“六大物流园区”建成使用,规模以上物流企业达126家。金融体系逐步完善,发行企业债券37亿元,上市再融资27.3亿元;新增小贷公司50家、村镇银行4家;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2970亿元和2920亿元,增长15%和20%。特色旅游蓬勃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17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增长25%。名牌战略扎实推进,又有9个品牌荣获全国驰名商标。城乡市场日趋活跃,“万村千乡”“家电下乡”等流通工程全面实施,新建改造一批农家店、农贸市场和大型商场,城乡消费持续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77亿元,增长18.2%
(二)围绕提升区域竞争力,推进了“两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以沿黄城市带和山区大县城建设为抓手,打开了山川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新局面,城镇化率达49.8%。沿黄城市带辐射力不断增强。编制实施沿黄经济区总体规划,中华黄河坛、地质博物馆、水利博览馆、青铜古镇、中华回族第一街等一批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五市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文化艺术中心全部建成,以银川为核心的黄河金岸与西安—咸阳、兰州—天水、呼包鄂榆等经济区形成呼应之势。山区大县城建设初见成效。各级政府投入22亿元,撬动社会投资46亿元,实施一批市政、产业和扶贫开发等重点项目,掀起了中南部大建设、大发展热潮。固原区域中心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山区各县城特色日益彰显,重点中心镇面貌大为改观,人流、物流、资金流快速聚集。县域经济竞相发展。总量占到全区的53.9%,6个县市跻身西部百强县。与2007年相比,13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17个县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现翻番,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发展态势。
(三)围绕提升开放竞争力,拓宽了对外交流的新渠道。发挥人文、地缘和产业等优势,巩固扩大传统开放区域,重点推进向西开放,提升了整体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中阿合作再谱新篇。隆重举办第二届中阿经贸论坛,76个国家和地区、2300多个企业机构、8500余名国内外嘉宾云集盛会,签约项目164个,合同投资840亿元,规格、规模、成效、影响均创历史之最。启动建设了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和论坛永久会址,中阿合作交流的“宁夏平台”加快形成。内引外联不断拓展。成功举办香港周、文博会、园博会、房车节等“六大节会”,凝聚了商气和人气。与俄罗斯加里宁格勒等6个市、州建立友城关系,与海关总署等国家部委建立合作新机制,与神华集团等15家央企签订战略投资协议2000亿元。多次组团赴长三角、珠三角和东南亚、中东等地招商。全年招商到位资金超过
1000亿元,增长40%。立体交通达海通边。启动河东机场三期扩建,开通银川至迪拜国际航线,加密国内航线航班,民航旅客吞吐量350万人次。太中银铁路建成通车,西北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银川新站投入使用,铁路年发送旅客能力提高到500万人次。银川至巴彦浩特、同心至沿川子等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新增公路1988公里,总里程达2.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00公里。对外经贸快速发展。设立境外销售中心7个,签订对外合作服务合同3172万美元,是上年的4倍。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增长30.4%。进出口总额22.6亿美元,增长15.1%。
(四)围绕提升环境竞争力,优化了跨越发展的支撑条件。积极打造西部服务优、审批少、效率高的省区。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在全国率先完成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和区直管县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集体林权制度、水务一体化管理、农垦等改革步伐加快。城乡一元化户籍改革稳步进行。医药卫生改革保基本、强基础、建机制取得实效。文化体制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宁夏演艺集团和储备粮公司挂牌成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成发挥作用,8项教育改革试点全面推开。建设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启动政府部门履职评估机制,建成自治区政务网上办事大厅和110个规范化乡镇民生服务中心,实施行政许可“并联审批”,拓宽政务服务“绿色通道”。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加大审计监察力度,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三公”经费明显下降,政风行风持续好转,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加快形成。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16件、政协委员提案561件,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9件,制定政府规章14件。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密切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科协等人民团体。建设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出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意见,强化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管理,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深入开展严打整治,重大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4.3%。全面启动“六五”普法,开展“千人万件”矛盾预防化解,一批信访积案和群体性上访事件得到解决。狠抓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农产品、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加强国家安全工作。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体系,“百井支农富民工程”深受群众欢迎,双拥共建成果丰硕。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实施“六个百万亩”工程,加快构筑沿黄绿色景观、贺兰山东麓生态防护、中部干旱带防风固沙和六盘山水源涵养四大绿色屏障,完成造林15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1.89%。连片集中整治农村环境,71个乡镇(农场)受益。深入推进引黄灌区节水改造、中北部土地整理、苦水河治理等项目,新增灌溉面积1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5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50万亩,成为首个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验收的省区。
(五)围绕提升形象竞争力,迈出了和谐富裕新宁夏建设的大步伐。高举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旗帜,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困难和问题,各族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宁夏在国内外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迅速提升。改善民生让社会更温暖。实施中南部生态移民规划,投资26.7亿元开发整治土地8.9万亩,建成移民新村75个、住房2万套,3万移民入住新家。建设“黄河善谷”,立德、弘德、厚德慈善产业园落地项目12个,投资7.4亿元,破解贫困的经验引起国际关注。以创业带动就业,创造新岗位4万个,转移农村劳动力72万人次,新增就业7.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高龄津贴范围,城镇职工“五险”参保396.5万人次,养老、医疗、工伤保险等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提高最低工资、城乡低保和医保补助标准,30.4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均增加200元,人均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商品房价格涨幅回落;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各类保障房17.5万套,40多万城乡群众喜迁新居。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2亿元;构建中心城市蔬菜直销网络,适时调控食品市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从7.7%降到3.6%。均衡服务让社会更公平。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提前实现。新建加固中小学校舍113万平方米,新建改建幼儿园93所,学前教育毛入园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6%,教育强县(区)全部达标;安排5亿元资助家庭困难学生40.2万人,营养早餐和午餐试点惠及37.8万学生,宁夏经验在全国推广。高校15亿元债务得以化解;宁夏大学新增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自治区新区医院、宁夏医科大学心血管医院等建成使用;中医药稳步发展;以县为单位消除了碘缺乏病;新招考乡镇医务人员1050人。“四免一救助”惠及26万妇女儿童。“少生快富”提标扩面,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首次控制在14‰和9‰以内。宁夏大剧院、贺兰山体育场主体完工;农家书屋全覆盖,广播电视村村通;现代演艺、动漫创意等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成功举办黄河金岸国际马拉松等重大赛事,田径项目实现全国赛事金牌“零”突破。民族团结让社会更稳定。认真开展“五个十”创建和宣传教育“六进”等活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和宗教场所,评选了一批“和谐寺观教堂”,回汉各族一家亲的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各位代表,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在跌宕起伏的经济大潮中,在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上,我们有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大力支持,有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科学决策,全区各族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为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奋战在全区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向中央驻宁单位、驻宁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宁夏发展的兄弟省市区,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辉煌的事业总是在攻坚克难中铸就。我们既要坚定前行,又要冷静清醒。在开拓未来的道路上,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在新形势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保增长与调结构、转方式的矛盾突出,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二是缩小山川差距、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任重道远,按照新的贫困标准,推进扶贫开发尤为繁重;三是破解增收瓶颈制约、保障改善民生的任务艰巨,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的压力很大;四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还比较多,社会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所有这些,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大胆探索,切实解决。
二、当前形势和2012年奋斗目标
今年是本届政府施政的第五年,更是冲刺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
今年的形势十分复杂,困难挑战极为严峻。从国际看,欧债危机日趋恶化,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增大,金融市场动荡不定,贸易保护主义纷纷抬头,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加大,外部环境不利因素正在增多。从国内看,经济增速回落与物价高位运行交织,就业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并存,出口增速明显下滑,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宏观调控呈现更多“两难”选择。受国内外形势影响,我区发展正面临着经济增速下行、物价可能反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消费需求明显不足四大挑战。我们既要认清危机和挑战,更要善于危中见机、抢抓机遇。一是抢抓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重大机遇。二是抢抓国家扩大消费需求,促使经济由政策刺激向市场发力、自主增长转变的重大机遇。三是抢抓国家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确保在建续建重大项目建成、扶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四是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启动新一轮扶贫攻坚的重大机遇。只要我们牢固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坚定信心,拼搏奋斗,就一定能成功应对挑战,战胜各种困难,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自治区党委十届十四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为目标,着力扩大经济总量和提升经济质量,着力加强自主创新、扩大消费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进出口总额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2‰以内。
全面实现今年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保稳定”的基本要求,坚定不移地做到:
——遵循科学发展不动摇。科学发展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加快发展具有宁夏特色的现代产业,不断缩小与东中部地区的差距。
——把住山川统筹不偏离。一手抓沿黄经济区建设,一手抓六盘山地区扶贫攻坚。充分发挥首府银川市对全区乃至周边省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提升固原市在宁南山区的战略地位,促进城乡互动,山川共进,区域协调,共同繁荣。
——坚持改革开放不懈怠。宁夏虽小不自小,小省区也能办大事。必须保持既有的胆识和担当,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创新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扩大与央企、与东中部地区的交流合作,扩大向世界各国的开放。
——抓紧生态建设不减速。抓生态就是抓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竞争力。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大力推进全国节水型社会和防沙治沙示范省区建设,构筑生态安全的绿色长城,走出一条发展与保护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创新社会管理不停步。立足区情、民情,从基础抓起,从基层做起,研究新问题,破解新矛盾,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筑牢民族地区发展稳定的“防护罩”和“安全网”,努力让社会公平公正、和谐稳定。
——推进惠民富民不放松。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乎和谐。要视人民为父母、把群众当亲人,认真执行民生计划,真心实意为基层广大群众解决更多的急事难事,使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富文明、更有尊严!
三、进一步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在拉动经济稳步快速增长上务求更大实效
投资是我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力。越是出口低迷、消费不振,越要以投资保增长、促就业、调结构,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00亿元。
突出抓好50个重大项目。一是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745亿元。开工建设神华宁煤煤炭间接液化、广银铝业20万吨铝板带箔、吴忠热电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国电英力特煤基化多联产、捷美丰友合成氨尿素、宁夏石化大化肥等项目。二是实施一批重大交通和物流项目,完成投资125亿元。全面开工兵沟黄河大桥及连接线、石嘴山黄河大桥改扩建等工程,加快实施银川河东机场三期扩建、包兰铁路复线惠农至银川段、原州区至王洼铁路、青兰高速东山坡至毛家沟段、东线高速盐池至红井段、西线高速崇岗至平罗连接线等项目。三是实施一批重大农林水项目,完成投资78亿元。重点推进设施农业改造升级、农业综合开发、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中部干旱带高效节水补灌、沙坡头南北干渠及灌区节水改造、中小型病险水库治理、三北防护林续建等项目。四是实施一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完成投资105亿元。开工建设宁夏国际会议中心,加快建设自治区儿童医院、宁夏大剧院,全面建成宁夏艺校新校区,继续推进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和生态移民工程。力争包兰铁路银川至兰州段扩能、清水河治理等20个重点预备项目全部开工。建立市、县(区)和部门重点项目督查考核制度,合同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在建项目抓投产,使每一个项目都能成为一个增长点。
千方百计拓宽投融资渠道。抓项目更要抓融资,要力促政府导向性投入稳步增长,企业主体性投入持续增长,社会广泛性投入大幅增长。全力争取国家投资。紧盯国家政策走向,围绕陕甘宁革命老区、能源化工“金三角”、沿黄经济区、六盘山地区扶贫攻坚等规划,精心谋划大项目,充实完善项目库。扎实做好大柳树水利枢纽、银川石油天然气化工园、石嘴山沙湖机场等重大项目前期,争取更多的国家投资。努力扩大信贷投放。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加大对国家和自治区规划的重点项目、在建续建项目以及“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确保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规模、增速均高于上年。大力激活民间投资。认真落实国务院“新36条”,实行“非禁即入”,制定公平准入、鼓励竞争的具体措施,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社会事业等领域。着力拓宽企业融资。吸引国有大型企业来宁实施战略重组,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和保障房项目发行特殊债券,鼓励企业通过上市融资等方式发展壮大,确保项目有资金、投资有渠道、发展有后劲。
四、进一步加速新型工业化,在引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上务求更大实效
我区工业正处于蓄势发力、转型突破的关键时期,必须进一步做大增量、调优存量,在发展中转型,在优化中升级。
实施“三大千亿”计划,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力争工业增加值增长14%。做大煤电化主导产业规模。推进煤电一体化,加快石槽村煤矿、中卫热电等煤电项目建设,新增煤炭产能900万吨、火电装机150万千瓦;实施宁夏至浙江直流输电工程,打通第二条电力外送通道。推进煤电化一体加工,加快神华宁煤煤制烯烃一期二套、宝丰烯烃等项目建设,延伸煤炭液化、气化、焦化等产业链条,在深度开发中催生新产业,形成竞争力,实现高效益。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先机。加快银星能源等风机制造和昂立光伏等硅材料精深加工基地建设,新增光伏发电装机30万千瓦、风电装机100万千瓦,风能、太阳能装备本土化率达到90%。发挥中色东方钽铌铍技术优势和中电投青铝产能优势,拉长铍青铜、铝镁合金、铝板带箔等高端有色金属合金产业链条,壮大新材料产业规模。以天地奔牛大型矿山设备、小巨人数控机床、青年汽车等项目为龙头,提高大型装备制造的成套化、高新化水平。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投资220亿元,实施宁钢320万吨特钢、天元锰业30万吨电解锰、中银绒业特种纺纱等100个技改和新产品试产项目,推进冶金、建材、轻纺等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突出大中小配套,促进企业集约式发展。一手抓大企业提档升级,一手抓中小微企业培育成长。发挥大企业的主力军作用,加强大企业、大集团的引进合作,支持神华宁煤、宁夏石化、中电投青铝等旗舰企业扩张发展、做大做强,鼓励中色东方、国电英力特等骨干企业借力发展、裂变扩张,尽快实现培育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的企业5家、100亿元以上的5家、50亿元以上的20家的目标。壮大中小微企业的生力军力量,继续实施“百家培育千家成长”工程,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清理不合理收费,免收注册登记费,缓解融资困难,为中小微企业“定向松绑”,加大民营企业扶持力度,鼓励围绕大企业开展协作配套,打造“专、精、特、新”的企业集群,增强分工协作和产业配套能力。
强壮“五大十特”,促进园区组团式发展。进一步完善“五大十特”园区设施,梳理优惠政策,整合要素资源,在引进项目、聚集产业等方面当好先锋,在投资强度、产出效益上作出表率,确保资产投入和工业产值增幅均达到30%。支持宁东建设国家级煤制油和煤基烯烃生产基地,力争“十二五”末煤基烯烃产能超过500万吨。开工建设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使其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一极。支持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国家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用好灵武羊绒“国字号”品牌,提升“软黄金”的国际话语权。抓好淄山工业园等东西共建产业基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力争广申能源及化工项目全面开工,迈好“疆煤进宁”第一步。
狠抓节能减排,促进工业循环式发展。变节能减排压力为结构调整动力,进一步创新激励机制,落实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新标准,对腾出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空间的地区、园区和企业,实施等量置换,优先安排项目。支持石嘴山市规范发展煤炭市场。严格执行新上项目环境和能耗评估制度,继续推进高耗能行业能耗限额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园区内、企业中和产业间循环,延长产业链,力促清洁生产、减量排放。严格执行“十大铁律”,办好环保实事,增加森林碳汇,实现绿色循环发展。
五、进一步壮大现代农业,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务求更大实效
农业是安天下、稳人心的战略性基础产业。继续以“三大示范区”为载体,以“一优三高”为引领,再夺农业好收成、再促农民收入快增长。实施“三大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良种”工程。加大优质粮食高产种植示范力度,发展以“宁粳43号”为主的水稻65万亩、专用玉米150万亩、马铃薯种薯20万亩,稳步推进冬麦北移;引进改良高档畜禽品种,加速推广水产名特优品种,加快扩繁优质苗木,良种推广率超过90%,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确保总产330万吨左右,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施“兴水”工程。抓住国家加快水利发展良机,突出抓好关系生存的水源工程、关系生活的饮水工程、关系生产的节水工程、关系生态的治理工程。重点规划建设一批高效节水示范基地,新增灌溉面积10万亩、改善180万亩。实施“治土”工程。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开发后备耕地资源,全面实施生态移民土地整治、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等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50万亩,治理沙漠化土地150万亩,力争“十二五”期间整治土地400万亩,增加耕地60万亩,全面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启动“三大效益倍增计划”,培育现代农业增长极。把设施农业、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作为新的增长点,统一部署,同步推进。一是“设施农业效益倍增计划”。以调结构、提品质为重点,挖潜力、抓改造,确保每年新增10万亩、两年完成旧棚改造,实现效益翻番。二是“畜牧业效益倍增计划”。强化母畜、设施、饲草料三个基础,发展优质肉牛、高产奶牛、盐池滩羊等产业,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巩固提升一批养殖示范村,尽快实现规模扩张和效益倍增,把我区建成西部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现代畜牧业生产基地。三是“农产品加工效益倍增计划”。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汇源、雨润等领军企业的优势,催生特色产业产、加、销紧密联接的经营模式;大力支持现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继续引进“国字号”大企业,建基地、搞直销、打品牌、联农户,形成链条完整、装备先进、分工合理的加工产业集群,使更多的农产品打响品牌、占领市场。
打造“一带一廊”,再创现代农业新优势。建设黄河金岸特色农业经济带。围绕沿黄经济区发展,引导特色优势产业向黄河金岸集聚,加快壮大特色农业区域板块。拓展现代农业的文化传承、观光休闲、生态保护等功能,培植以银川市为核心、沿黄市县和农垦为多极的适水、林果、休闲“三大产业集群”,继续抓好枸杞、红枣、水产等产业,尽快分别达到100万亩规模,彰显“塞上江南”田园风光。建设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长廊。培育农垦和银川、石嘴山、青铜峡、红寺堡五大基地;举办国际葡萄酒博览会;依托宁夏大学创办葡萄研究院;吸引国内外大企业来宁投资,建设一批高档酒庄和特色小镇,培育一批“宁夏酿造”的知名品牌,逐步形成十个特色小镇、百个特色酒庄、百万亩种植基地、千亿元综合产值的优质葡萄产业长廊,把我区建成全国最大、享誉世界的葡萄酒基地。
开展“农业科技年”活动,增强现代农业发展新动力。推进“5183”农业科技工程,力争把120个示范基地建成先进技术成果展示区、现代农业样板区;引进嫁接、集成示范一批最先进的农业科研成果,高标准建设宁夏现代高效旱作节水农业科技园、银川农业科技园。健全完善农民欢迎的农技推广新机制,加快培养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农民,力促农业与科技无缝对接,科技贡献率和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55%和60%。
六、进一步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实现更大突破
坚持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拉动发展、优化结构的关键,着力构建消费需求旺、经济带动强、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做优做精特色旅游。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完善腾格里沙漠湿地、黄河大峡谷、须弥山、苏峪口、六盘山等景区景点配套设施,建设一批星级酒店,进一步提升旅游功能。办好黄河金岸马拉松赛、国际汽车摩托车节、航空旅游节等活动,开发阳光沙疗、自驾车游、冬季冰雪游等新业态,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实施沙湖经阅海至金沙湾快速通道、滨河大道与贺兰山东麓连接线、须弥山至火石寨旅游专线等工程,形成横贯东西、连通南北的旅游路网。加大宣传营销,巩固扩大国内市场,大力开拓阿盟等海外市场。注重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支持主要景区办好一台特色文艺节目,打造以沙湖、沙坡头为龙头的沙漠生态游,以中华黄河坛为代表的黄河文化游,以西夏王陵为核心的历史探秘游,以六盘山长征景区为主体的红色胜利游,叫响“塞上江南·神奇宁夏”旅游品牌。力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00亿元,使我区真正成为西部重要旅游目的地。
做大做强综合物流。完善“三大口岸”功能,争取设立银川开发区陆路口岸出口加工区,开通至连云港集装箱班列;启动惠农陆路口岸与天津港铁水联运项目,建设“飞地保税区”和“飞地物流园”;支持银川航空口岸成立航空货运公司,开通国际货运航线,新增至哈尔滨、合肥等客运航班,健全立体化交通物流体系。建成完善“九大物流园区”,扩大特色农产品、优势工业品等大宗商品物流规模,增强物流辐射能力。加速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支持现有企业信息化改造,打造龙头物流企业群。全年完成物流总额3900亿元,增长15%以上,逐步把我区建成辐射周边、联结全国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向西开放的重要物流枢纽。
做新做特现代金融。做好宁夏银行上市准备,推进石嘴山银行与战略伙伴合作,组建金融租赁公司,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引进昆仑、进出口等银行开设分支机构,鼓励外资企业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组建村镇银行,培育更多面向中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机构。支持宝丰能源、上陵集团等企业发行债券,做好日晶电子、伊品生物、泰瑞制药等企业上市工作,实现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零突破。发展壮大担保公司,完善金融服务和融资担保体系。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快速形成资金聚集“洼地”,更好地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
做活做旺城乡市场。吸引沃尔玛等国际知名零售企业进入宁夏市场,鼓励华润万家等国内大型商贸企业全区布局。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和“新网”工程,新建改造一批集贸批发市场,进一步提高农家店集中配送率,营造便捷、廉价、安全的购物环境。积极开发休闲娱乐、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等新型消费产品,引导发展连锁专卖、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模式,促进消费结构提档升级。
七、进一步推进沿黄经济区建设,在带动山川统筹协调发展上实现更大突破
保增长、扩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城镇化。要统筹兼顾,整合要素,实现两大区域齐头并进、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加速推动沿黄城市带崛起。抓住沿黄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全面提高沿黄城市带的规划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引领全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主体功能。拓展黄河金岸。启动建设银川园博园,加快实施华夏石刻艺术园、回族文化博览园、《上下五千年》雕塑馆、塞上江南博物馆、黄河古渡坊和沙漠博览园等带动旅游文化产业工程,保护性开发银川艾依河、石嘴山朔方湖、吴忠黄河外滩、中卫黄河公园等湖泊湿地,构筑精品景观和生态节点,绘就黄河玉带缀玉珠的金岸美景。推进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石嘴山环星海湖开发、吴忠青铜峡相向发展和中卫大枢纽建设,完善各市县公共交通、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抓好李俊、陶乐、迎水桥、青铜峡镇等特色小城镇建设,形成优势互补、风格迥异的现代城镇体系。推进同城一体。开通银川至宁东、石嘴山、吴忠、中卫城际大公交,建设无线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加速形成黄河金岸“一小时经济圈”“半小时通勤圈”。建立全区统一的就业、社保、医疗、教育等保障服务体系。放开农民进城落户条件,在保证原有宅基地和承包地等权益的基础上,为自愿进城的农民办理城市户口。加大进城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等群体的公租房供给,引导人口向沿黄城镇聚集,城镇化率达到51%。打造黄河善谷。高起点编制规划,举办慈善博览会、光彩事业宁夏行等活动,设立慈善投资基金,创办国家级慈善产业试验区;加快“三大慈善”产业园建设,新建2—3家慈善产业园,引进更多的慈善产业和投资企业,走出一条公益慈善与经济发展、扶贫济困与产业培育有机结合的新路子。
重点突破中南部山城建设。要用战略眼光和现代化标准来规划建设山城,按照“一定三年不变”的政策,集中实施102个重点项目,完善基础设施,拉开城市框架,突出地域特色,形成“1+9”的组团发展模式,再掀固原和山区大县城建设热潮。开工西兰银综合物流园,扩建固原扶贫发展试验区,提速盐化工、通用航空、西吉闽宁、泾源轻工业等园区建设。支持并推进中铝集团电解铝、国电英力特盐化工、中石化援建地膜、王洼煤矿等重大项目。发挥土地、冷凉等资源优势,提升肉牛、西芹、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和设施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固原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切实增强各县城自我发展力。
全面启动新一轮扶贫开发。高标准编制六盘山地区扶贫开发攻坚规划,充实项目库,争取大投资,从根本上解决中南部集中连片贫困问题。坚持教育、劳务和生态移民并重,实施扶贫开发“六大工程”,深化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完成第一批248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任务,建设10个产业扶贫示范乡(镇)、100个示范村,扶持1万个示范户。在抓好35万生态大移民的同时,还要下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有计划、分步骤,使留在中南部的66万群众就地脱贫致富,与全区人民一起奔向小康。
坚持不懈改善生态环境。严格落实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和“四个总量”控制,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完善水资源市场调节机制,建设六盘山、南华山等水源涵养林基地,提高节水型社会示范效益。深入开展重点地区和行业“三废”综合治理,加快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创建生态村镇、社区,建设清洁田园和美好家园。扎实推进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禁牧封育,全面完成“六个百万亩”工程,新增造林150万亩,补播改良天然草原100万亩,在建设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上取得重大进展,让青山和绿水长在、生态与发展共赢。
八、进一步深化中阿合作交流,在内陆开放区建设上实现更大突破
经济全球化的深度推进,迫切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构筑内陆开放的贸易大通道、交流大桥梁、合作大平台。
提升中阿经贸论坛品牌效益。一是办好第三届中阿经贸论坛,加快永久性会址建设,承办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的重大活动,全面增强这一平台的要素聚集和配置能力。二是新设立3家海外销售窗口,支持在巴林建设中国商贸城,引进阿拉伯国家商会设立办事处。支持建工集团等企业走出去开展工程承包、劳务合作。探索与央企合作、参股开发中东石油资源新模式,支持发展易货贸易。三是加强教育、经贸、旅游等领域合作,实施援建毛里塔尼亚农业和巴林太阳能合作等项目,密切双方教育、治沙等专业技术人员往来,开展中阿文化交流,架起中阿文明对话的桥梁。
创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争取国家尽快批准设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综合保税区和临港经济区,加快构筑内陆开放新高地。办好“六大”节会,推进会展经济市场化、规模化、品牌化运作,承办东北亚地方政府联合会第九次会议等活动,提升“10+3”经贸推介影响力,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1100亿元。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加快农村综合改革,规范土地有偿流转;支持平罗县农村改革试验示范项目。完善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增值税、资源税改革。稳妥推进水、电、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基本药物信息化监管平台;改革县级公立医院体制,探索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模式。深化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探索公共文化活动招标制,健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体系。
九、进一步推动文化大繁荣,在提升发展的软实力上迈出更大步伐
文化引导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促进发展。推进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与社会交相发展,让软实力成为硬支撑。
构筑精神高地,塑造文化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一定要渗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要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始终高举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进步、维护法律尊严和维护人民利益的旗帜,巩固强化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用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完善思想道德体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扎实开展农村民风建设,倡导移风易俗,抵制封建迷信,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强化公共服务,夯实文化之“基”。开展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活动,支持银川市争创国家级示范区。推进宁夏美术馆、工人文化宫、回族博物馆、水上运动中心、体育运动学校迁建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抓好基层文化队伍培养,深入开展送戏下乡、全民健身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面向农村基层,加快推进信息共享、城乡文化示范点等惠民工程,力争实现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户户通、公共电子阅览室街道乡镇无空白、农村电影放映无盲点、公共文化场所全免费和文化信息资源全覆盖,更好地保障广大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
大兴文化产业,强壮文化之“柱”。启动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改造提升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演艺娱乐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文化创意、数字动漫等新兴业态,确保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打造国民经济新的特色支柱产业。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整合区内外文化资源,高起点规划自治区文化创业创意示范园,大力度推进华夏河图、银川动漫基地、星海湖文化产业园、华夏影视城、固原文化城等建设,壮大黄河出版、演艺等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文化企业。办好图书博览会、文化旅游博览会、西部民歌演唱会等大型文化节会。组建文化投融资公司,拓展投融资渠道。规范完善资产评估、产权交易、艺术品拍卖等中介服务,努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唱响文化品牌,绽放文化之“葩”。推进黄河金岸主题艺术创作工程,创排话剧《大移民》、交响组曲《黄河金岸》等精品力作,弘扬黄河文化。推动回族歌舞、服饰、剪纸等民族文化艺术走向国际,唱响回族文化。积极推进西夏陵申遗和遗址公园、西夏博物馆建设,启动拜寺口双塔保护开发,复原西夏王宫,重现神秘历史,擦亮西夏文化。深入挖掘红军长征和西征时留下的丰富资源及宝贵遗产,组织创作《巍巍六盘》等影视力作,提升胜利之山的影响力,做优做美红色文化。倾力打造“黄河文化汇宁夏、回族文化聚宁夏、西夏文化在宁夏、走向胜利来宁夏”四大文化品牌,让民族特色文化绽放灿烂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十、进一步扩大公共服务,在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上迈出更大步伐
社会事业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要以大情怀、大投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让自主创新支撑发展、引领跨越。实施“1255”科技创新工程,深化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和陕西等科技强省的合作,加强国际交流,构建全面开放的科技创新平台。引导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建成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10个;围绕“三大千亿”计划和“五优一新”产业,组织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组织引导科技特派员深入农业基地、企业园区创新创业,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让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教育是第一公平,让每个孩子能够上好学、读好书。实施《宁夏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新建改建幼儿园39所,切实缓解入园难问题。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新建加固中小学校舍69万平方米,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建立校园警务工作站500个,打造师生安全、家长放心的校园;深化“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巩固提高教育强县创建水平,在西部率先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推行“营养改善”计划,改善37万山区农村学生营养状况。加快国家和自治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提升职业教育水平。继续支持宁夏大学“211工程”和宁夏医科大学博士点建设,努力形成基础学科、应用学科、新兴交叉学科等各类重点学科协调发展的体系。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稳步发展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健康是第一幸福,让城乡群众都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着力改善医疗卫生设施,推进城乡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开工建设自治区血液供应中心和22个市、县级卫生监督所,全面完成18个县级医院、19个急救中心和53个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建成1033个行政村卫生室,定向培养1000名乡村全科医生,逐步实现村村有标准化卫生室、有全科村医,方便人民群众就医。加强医院优势特色专科建设,积极支持发展中医药。将妇幼卫生扶助政策扩大为“六免一救助”,让城乡群众享受公平、普惠的医疗服务。深入开展健康促进行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和防病能力。加强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力争95%以上的疾控中心达到基本标准。深入实施“少生快富”工程,进一步提高奖励标准,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人才是第一资源,让各族优秀儿女在干事创业中脱颖而出、智慧迸发。人才优势是一个地区最有潜力、最可依靠的优势。认真抓好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加强和完善人才储备制度,实施“塞上英才工程”“国内引才312计划”和“百人计划”,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支持院士工作站、专家服务基地和银川“人才特区”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形成海外引才、国内引才和用好用活本土人才“三驾马车”,着力解决好高端人才和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人才不够用的问题。切实做好人才服务工作,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十一、进一步加大改善民生力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上迈出更大步伐
改善民生是发展之本、和谐之基。必须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推动民生计划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迈进。
实施生态移民纾解民困。走出大山才能拔除穷根。坚持“规划建设一体化、产业培育特色化、移民新村社区化”的发展模式,开工建设9万人移民项目区,配套完善水电路、学校、医务室、村级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搬迁定居7万人;因地制宜发展红枣、枸杞、葡萄等特色产业,新建日光温棚和养殖暖棚1.9万亩,安排务工就业2.2万人,确保每个家庭有一座设施温棚、一亩水浇地和一名稳定务工人员,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创业带动就业夯实民本。实施更加积极的创业带就业扶持政策,创办小微企业3000个,培养小老板6000名,创造新岗位3万个,新增城镇就业7.2万人。输出农村劳动力70万人次。实施“三支一扶”等措施,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数量和质量。继续购买公益性岗位,帮助更多的失地农民、残疾人和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完善基层调解处置机制,加强劳动执法监察,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健全社保体系保障民安。以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示范区为抓手,加快健全覆盖全区的社保体系。全面推广社保一卡通,力争持卡人数突破400万。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补贴标准,参保率分别超过70%和90%。继续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高最低工资和农村低保标准,提高重度残疾人生活津贴,扩大老龄和孤儿津贴覆盖范围,让更多的中低收入者得到实惠。健全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口袋”伴随着宁夏跨越的进程逐步鼓起来。
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民乐。安居方能乐业。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措施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和市场健康发展;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8.87万套,逐步完善多层次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塞上农民新居”和危窑危房改造,建设新村20个,整治旧村200个,改造危窑危房4万户。实施水、电、路、气、房和优美环境“六到农家”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2000公里,实现46%的行政村有招呼站、97.5%通客车,解决30万群众的安全用水问题,让城乡居民出行更便捷、居住更舒适、环境更优美、生活更美好。
稳定物价水平解决民忧。物价牵动着百姓的心。严格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保障主要食品蔬菜的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扩大城郊绿叶菜种植面积,提高自给能力。支持每个市县区建设一个国有控股农贸市场,新建社区蔬菜直销店200个,完善农超、产销对接机制,实行直供直销。合理保持粮、油、牛羊肉和应急蔬菜等动态储备数量,调整提升投放和轮换节奏。清理整顿教育、医疗、银行等领域不合理收费。适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创新社会管理维护民利。注重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群众权益维护机制,畅通公众诉求表达渠道,积极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加强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管理服务体系。深化“平安宁夏”创建,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安全感。扎实做好“六五”普法工作。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做好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创新网络虚拟社会现实化管理机制。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开展公共安全隐患专项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提高防灾减灾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加强宗教人士培训,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共建和谐家园。
各位代表!承蒙中央关怀,承蒙人民厚爱,承蒙时代给予,几年来,我们始终恪守“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理念,尽心竭力,不敢懈怠,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办成了一些事关长远的大事,办好了一些关乎民生的实事,破解了一些影响和谐的难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对新要求、新期盼,我们更要加强自身建设,把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履行得更好。
务必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高度重视司法监督,积极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工作,公正文明执法,做到依法治区、依法办事。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保证各项决策符合人民意愿,经得起实践检验。
务必坚持阳光执政。深入开展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活动,持续推进效能建设这一永不竣工的民心工程,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完善区市县乡四级联动政务服务体系,推行重点项目行政审批代办和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切实为基层、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均等、规范的公共服务。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共资源配置等领域的信息公开,拓展政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务必坚持廉洁从政。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严查违纪违法案件,深化对商业贿赂、“小金库”和工程建设等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服务体系,强化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努力从源头预防腐败。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严格执行“三公”经费支出零增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务必保持清醒头脑,胸怀敬畏之心,常思贪欲之害,恪尽为民之责,树立清正廉洁、为民务实的良好形象。
务必坚持高效施政。始终保持锐意进取之风,以世界眼光谋划宁夏,以创新精神推动工作。始终保持执政为民之风,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始终保持狠抓落实之风,困难面前不退缩,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矛盾面前不推诿,敢抓敢管、敢于碰硬;风险面前不扯皮,敢作敢为、敢担责任,以坐不住的危机感、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崭新业绩!
各位代表,宁夏这片热土,是全区各族人民耕耘生活、酿造幸福的美好家园,也是我们服务人民、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以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的优异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有话要说...